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从天子南库到服装遍地_永不落幕的广州十三行

公元1745年9月12日,天高云淡,海不扬波。在距离瑞典哥德堡港大约九百米的海面,“哥德堡号”商船正满载归来。故乡亲人就在眼前,船员们欣喜若狂,已经有一些小伙伴擅离职守在甲板上狂欢。然而乐极生悲,忽然船身剧烈晃动,霎时海水涌入船舱,巨轮迅速被大海吞噬。

240多年后,人们才将货物从海底打捞上来,400多件瓷器仍完好如初,部分茶叶仍散发怡人清香。这些当时瑞典豪门眼中的“爱马仕”来自东方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的商行——大清广州十三行。

十三行是广州所有经营进出口贸易的机构的统称,并不代表确切的商行数目。清康熙皇帝下旨撤除明以来的禁海令,实行开海通商,令他老人家想不到的是,由此给中国催生了一位世界首富。

1686年春,广东巡抚李士祯颁布公告,凡身家殷实之人,只要每年缴纳一定的白银,就可以作为“官商”包揽对外贸易。消息一出,报名者众,最后招募了13家实力雄厚的行商,指定他们与外商做生意,并代为征缴关税,近代中国史上与两淮盐商、山西晋商并立的“广州十三行”诞生。

1757年,乾隆下旨关闭浙、闽、江三海关,广州成了大清海上唯一的对外贸易口岸,史称“一口通商”,从此十三行垄断了清朝的对外贸易。

在黄埔古港,洋船聚集,商贾使节往来不绝。来自英美等国的船队每年五六月带来西方的工艺品,带着中国华贵的丝绸、典雅的瓷器、芳香的茶叶,于九十月乘风而去,这就是现在每年两次的“广交会”的雏形。

独家生意当然好做,财源随之滚滚而来,十三行成了“金山珠海天子南库”。史载1822年十三行发生大火,竟出现“洋银熔入水沟,长至一二里”的奇观,而清朝每年40%的关税来源于此。

伴随着中外贸易的兴盛,十三行涌现出一批豪商巨富,如潘振承、卢观恒等等,而作为十三行总商的伍秉鉴就是他们的带头大哥。

伍秉鉴出生于1769年,商名“浩官”,祖籍福建,32岁接手其父伍国莹的怡和行,很快展露商业才华,事业迅速崛起。

伍氏精明善贾,讲究信誉,其供应的茶叶在国际市场上是顶级尖货,有伍家LOGO的产品商家趋之若鹜。他长袖善舞,不但在国内拥有房地产、茶园、店铺,还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进行铁路、证券、保险等投资,使怡和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财团,连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英国东印度公司都要向他借钱周转,否则玩不转。

而一位波士顿商人就不那么好彩,不但赔了个精光,还倒欠广州伍生7.2万银元,滞留花城无法与娇妻幼子团聚。伍先生闻之大为不悦,当着波士顿商人的面把借据撕碎,用流利的广式英语宣布两人的帐一笔勾销。美国人看着这个并不肥头大耳的十三行总商,蓝色的眼眸顿时大雨滂沱,回去逢人便夸广州伍生好嘢,从此伍浩官的名字享誉西半球,以至于当时一艘商船下水竟以“伍浩官”命名。

伍家财富迅速积聚,1834年财产达2600万银元(相当于今天50亿人民币),而当时美国首富资产不过区区700万银元。广州伍生以遥遥领先的业绩成为世界首富,其珠江岸边的豪宅,可与大观园媲美。

然而在伍氏财富达到鼎盛时,一股暗流正悄然涌动,因为“夷欠”过多,有人竟打鸦片的主意,大批鸦片汹涌而至,鸦片战争爆发。大清割地赔款,而600万的鸦片赔偿,“十三行”就承担了一半。随后“五口通商”实行,十三行失去贸易特权,1856年一场大火将商馆彻底化为灰烬,从此十三行消失于国际贸易舞台。

时至今日,十三行的“新中国”“红遍天”“诚大”等服装商城代替了昔日的洋行。这里车水马龙,寸土寸金,一个不到一平方的档口月租6万,实体店网店的大小老板为争爆款挤破头。

瞧,这位大姐在路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不知道在搞啥东东。

这位小姐姐刚才在大厦挤得香汗淋漓,不得不出来透透气。

这位油头哥哥扛着服装包在人群中鹤立鸡群,看来这一趟赚翻了。

这位小弟穿着性感的牛仔裤躺在服装堆里,不知道做梦会不会笑醒。

十三行的服装款式新颖,这里是所有服装出货的源头,两三天就能推出最新货色,通过物流分发到全国各地。这里老板也不会乱开价,当然混熟了更好说话,是老板们拿货的首选之地。想要拿到爆款最好早上八九点就过来,不能装斯文,能挤就挤,看好就下手,否则就被拿光了,俄罗斯美女东南亚帅哥也来拿货呢!

随着时代的变迁,广州状元坊、高第街等许多传统商业旺地已经衰落,但十三行却活力依旧。从金山珠海天子南库,到人潮如织服装遍地,广州十三行的贸易永不落幕!

#图文创作打卡挑战活动#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86货源网 » 从天子南库到服装遍地_永不落幕的广州十三行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86货源网,快速找到合适货源市场与交流经验

86货源网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