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刘备离开公孙瓒而投奔陶谦是背信弃义之举吗?

原标题:刘备离开公孙瓒而投奔陶谦是背信弃义之举吗?

草根刘备能得到第一桶创业资金,其实离不开既是同窗又是大哥的公孙瓒关照(@

请参考),然而刘备最终还是离开大哥公孙瓒,这是为何呢?

刘备以中山富翁张世平、苏双等贩马商的“资助款”为本钱,拉起一帮兄弟跟随破虏校尉邹靖讨伐黄巾军,算是创业开张了。校尉,官秩比二千石的中央政府体制内的中层干部,那么为何统领正规军的邹靖收编由一帮乌合之众集结而成的刘备的非专业部队?

当然,有滥竽充数的嫌疑,当时黄巾军也是非专业军并且一来就是少则几万、几十万(公孙瓒对阵过三十万之众)多则以百万之众(曹操对阵过百万之众),铺天盖地黑压压地冲上来,看到此景正规军再怎么专业,一上来在气势上已经输掉一半,之所以正规军太有必要扩充人数来“壮壮胆”,增加气势。

然而,讨伐黄进军的部队并非邹靖一家,还有皇甫嵩、朱儁、卢植等中郎将统帅的大部队及其他N多部队,为何刘备偏偏选择跟随邹静呢?

其实,邹靖与公孙瓒为共同作战出生入死的革命战友,曾经,在一次追讨胡人之战中公孙瓒解救过被胡人包围的邹靖,是其救命恩人,有此种经历的俩人关系能不铁吗?

看来,邹靖和刘备都是公孙瓒朋友圈内友人,身为大哥的公孙瓒从中张罗,帮忙小兄弟刘备创业开张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之后,刘备还讨伐过反贼张纯,还差点丢命,佯装死而逃过一劫,当时讨伐张纯的主将为公孙瓒,反正刘备参加过的两次反贼讨伐都与大哥公孙瓒有关联。

刘备就是因为在这两次讨伐反贼之战中立功而被朝廷任命为安喜尉,县尉是由中央政府任命的地方长吏,相当于县公安局长。

从此,刘备身份有了质变:一介草民变成朝廷官吏,都说万事开头难,刘备是在公孙瓒的关照之下敲开了出仕之门。

刘备的仕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不久朝廷下达公务员裁减之令,其对象为“有军功为长吏者”。当时,公孙瓒为中郎将且人在幽州,其影响力有限,不能达到冀州、中山国关照小弟。不言而喻,没有过硬后台的刘备大名,赫然在裁减人员名单表中,从而演变出移花接木的脍炙人口“张翼德怒鞭督邮”的故事,其实故事的真实主人公是刘备非张飞。

之后,刘备也担任过下密丞、高唐尉、高唐令等职位,但没有怎么混好,无奈之下,投奔了大哥公孙瓒,被任命为别部司马,并派遣到青州,与刺史田楷共同抵御袁绍,因战功而逐步升迁为平原令、平原相,终于跻身为二千石部级干部行列。

期间,刘备还结交了不少当时大名士,如陈纪、孔融等等,这些大腕的加入大大提升了刘备朋友圈含金量,不然只能停留在关羽、张飞等草根阶层朋友圈内了。

孔融,孔圣人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首,其知名度不用多说了。刘备曾救援过被黄巾军围困的孔融,从此两人开始结交。

陈纪,颍川陈氏家族掌门人,陈寔的长子,其儿子陈群为《九品中正制》主要创始人,陈氏家族可称之为道德楷模,陈寔、陈纪、陈谌(陈纪之弟)父子三人并称为“三君”,豫州一百个城池内都有三人画像,其影响力响当当。

陈寔去世之时(187),参加葬礼者三万余人,车辆千乘,当时司空与太仆等千人披麻戴孝执子孙礼,东汉末年第一名儒蔡邕亲自撰碑铭,大将军何进派遣使致悼词,此阵容,真可谓陈氏家族的影响力不比汝南袁氏差啊。

中平五年(189),陈纪任命为平原相,卸任时间不详;刘备在中平末年至初平年间(189~194)活跃于平原国;刘备拜为豫州刺史之后征辟陈群为别驾。

虽然史料上没有两人交往记录,但从上述蛛丝马迹中可以推断,刘备与陈纪有过交集,而且交情不浅。

东汉王朝崇尚儒家,这些儒家名士们通常出身于世家大族,不仅拥有大量粉丝团而且家族势力很强大,左右着天下舆论,其力量是无穷大。

当初,曹操刚霸占兖州之后,兖州大名士边让从心底瞧不起“赘阉遗丑”曹操,时不时讥讽他而遭到诛杀。

这一下可好,捅了马蜂窝,引起兖州名士们的公愤,包括曾经曹操的左膀右臂陈宫及“铁哥们”张邈也共同反叛了他,差点丢失整个兖州,这就是没事别惹怒名士们,应该与他们搞好关系的最好例证。

此种大环境之下,要想有所作为加入到名士阵营是不二选择,当然枭雄的刘备深知此道理,不提高自己社会知名度,不然你拉大旗想图谋大业,谁会跟你?难道就靠关羽、张飞等几个兄弟创立大业?

当初若刘备没有提高知名度,后来能被徐州世家大族淮浦陈氏(陈登),糜氏家族(糜竺),极力推举刘备为徐州牧?是有了知名度才有了被推举的机会,不然连个机会都没有。

初平四年(193),大哥公孙瓒杀了幽州牧刘虞,霸占了整个幽州,但其行径真让人匪夷所思,排斥读书人,把有才能的士人,故意分配到最偏远穷苦之地;任用大批三教九流人物,还与算命的、卖布的、卖杂货的市井人物结拜为兄弟并结为亲家,这些人“富皆巨亿”。

此举与积极结交名士的刘备风格截然不同,就是反其道而行,常言道:“道不同不相为谋”,或许此时刘备心中已萌生离开大哥想法。

兴平元年(194),恰巧此时,刘备收到了陶谦的求救,于是前往徐州,陶谦也没含糊,把闻名于世的丹阳精兵四千人给予刘备统领,还表其为豫州刺史。

兵千馀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的刘备来说,此举诱惑力太大了。人往高处走,刘备也是人并非神仙,他也有此种向往,最终,权宜之下跟随陶谦了。

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初时,刘备心里也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婉言拒绝了糜竺、陈登、孔融等人推举,然而陈登派遣使者到袁绍处,给刘备带来一份袁绍的批示,“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有了这份分量挺重的定心丸,刘备才放下包袱领了徐州。

当时,诸侯相争有两个大集团,一方是袁绍、曹操、刘表等人,另一方是袁术、公孙瓒、吕布等人。陈登、糜竺为首的徐州地方豪族改变政治路线,投奔到前老板陶谦的敌对集团;对于刘备来说也是脱离大哥公孙瓒所属集团,加入到其敌对集团中。

或许有人会反感刘备的“忘恩负义”之举,但身为后世人我们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指点点当时人,同时代、同样的乱世枭雄曹操之举更能给与合理的解释。

当初,曹操在荥阳汴水之战中几乎全军覆没,于是去丹阳招兵买马,返回途中发生兵变,几乎成了光杆司令,无奈投奔了河内袁绍。之后在袁绍的扶持之下逐步变强,成了河南霸主,最终还是与河北霸主袁绍分道扬镳,为争夺天下,成了不共戴天的死敌。

如此相似的曹操与刘备之举,光从道德方面来讲,确实有小弟背叛大哥的忘恩负义一面,但对于当时人来讲,是从整个大局出发的最佳选择。

有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当时背离掌握社会舆论的士人很难成就事业,但公孙瓒反其道而行,此举与想有所作为的刘备格格不入,此时,恰巧陶谦向刘备伸出更好发展机会,于是刘备选择了离开公孙瓒,跟随陶谦而已。

或许有人会诟病,刘备背叛大哥入主徐州最终结果还不是以失败告终?

光从单个事件上来讲,确实是失败了,但从刘备整个创业之路上来看,未必是失败而是草根刘备扩大名声、提高地位的过程中一个站点而已。

故此,刘备离开公孙瓒是打个比方如同原本的容器已经装不下东西而选择更大的新容器而已,这难道不是明智之举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86货源网 » 刘备离开公孙瓒而投奔陶谦是背信弃义之举吗?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86货源网,快速找到合适货源市场与交流经验

86货源网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