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迎泽放大招了,老牌服装城商圈将迎来高光?
这两天,服装城又火了一把,原因就是之前的服装城东城装饰城要改建成公园奥特莱斯。规划和招商都开始了,预计今年10月就要营业。
对于近几日的太原人来说,奥莱可是高频词汇,东南西北遍地开花,这次落子于东山片区,位置就在服装城的东城装饰城,挨着东中环、南内环东街、南沙河快速路等快速路,就在双塔公园的对面,而且还有在建的地铁1号线朝阳街站,区位和交通是没的说。
而具体行改造内容为将改建现有的一至三层建筑,总建筑面积10.4万㎡,其中改建商 铺面积8万㎡,三层楼顶停车场面积2.4万㎡。规模为建设标准商 铺326间,露天机动车停车位1475个。预计年销售收入10亿元,实现税收4000万元,解决2000人就业。
说起原来的东城装饰城,可能大家印象中就是二三层的板房,散乱的市场和民工聚 集的地儿。建材家居是很全,但是确实也很脏乱差。
现在要把这么一个地儿,改建成奥莱,很多人心里还是打鼓的,也有很多网友持否定态度,认为这个奥莱就是一个噱头,就是服装城自己搞的,而不是真Z意义上那个洋气的奥莱,再加上同一时间那么多奥莱一股脑的进入太原,奥莱成了批发的了,人手一个,引得议论纷纷。
那么, 为什么服装城要这么着急地引入奥莱呢?双塔的奥莱又和三给片区和晋阳湖的奥莱一样吗?这里面的原因,听老西儿给你们说到说到。
服装城发展,从“天之骄子”到“天之饺子”说起服装城,上世纪90年代到零几年,朝阳街服装城商业的发展是它的黄金期。当时还没有商圈的概念,当时是华北Z大的服装批发集散市场,服装、鞋帽、小商品、布料等等……将南来的北往的服装鞋帽需求都在这里集中释放,一度全太原市乃至山西省的服装经销商都汇集于此,各大商场也都到这里来拿货,比肩韩国的东大门不为过。那时的朝阳街更是天天车水马龙,车辆堵得水泄不通,尤其过年时候更是周边区县的携家带口的来服装城买衣服,真真是摩肩接踵。
而近些年交通的便利、销售的变革,商业的升级,加上电商的兴起,让这种定位于批发集散的市场,更是受到了强大的冲击,让服装城变得逐渐冷清,繁华不再。它急需转变,从原来的服务城乡结合部人群,注重批发和低端零售转向G端服务体验式的商业模式,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
其实这些年它一直不断进行着尝试和改变,从开始的批发到后来的批发零售,再到综合的购物中/心等不同的业态,从华北到精品,再到圣亚、同至人,不断的升级购物体验。而这次的公园1991奥特莱斯商业体,也是如此。
为什么说这个奥莱跟其他的不一样?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奥莱到底意味着什么?是新开发地块的商业配套?是炒作提升片区价值的“金手指”?并不是。我想它更多的是为了给老商圈发展穿上新衣,也是给老城区的发展谋出路。
来源:迎泽发布
近几年,太原的各个区不断落地新规划,三给片区、太忻经济走廊、晋阳湖、新西客站……所有的这些规划无时不刻的挑动着大众的神经,使得尖草坪、晋源区、万柏林一时间风头无两,新兴区或者说以前的城郊区跨上时代的列车,发展迅速,从之前的城中村一步到位改造为大型现代化社区,区域价值呈现跳跃式增长,这既是城市规划的努力,也是大型开发商助推的功劳。而在这种发展阶段,老城区的发展就会放缓速度,陷入疲软,容易被人忽视,老话儿感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的就是这种发展的不均衡。
那么作为老牌城区的迎泽区该如何面对呢?一些学区区域房价还可以靠雄厚的教育资源保持一定的坚挺。那么非学区的片区呢?没有那么多待开发的土地供应,区域升级发展、辖区内市民的品质生活改善又能靠什么呢?只能是挖掘自身原有的优势加以发挥。
纵观这么多城市发展的轨迹,老城区焕发新活力的,无外乎就是两种,一种是靠老城区的文化底蕴,走文化产业的路子,打造文化IP。去年迎泽区的钟楼街的强势营销、杏花岭区的府城文道打造想来也是想走这条道路。而这种如果打造得好,可能吸引来全国各地的游客,成为该城市旅游名片之一,比如北京的南锣鼓巷、苏州老城区;但是如果打造得不行,那就只有本地人为了情怀偶尔来买买单了。而这,也将是大多数城市的现状。
而另一种就是依靠老城区的资源聚集以及交通便利的优势,将土地用来发展商贸设施、不断提升和发展商业能级,打造区域一/流的国际化商圈,如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陆家嘴、成都的春熙路等。而此次服装城引入奥莱的尝试,应该是属于这类。但是我们也要清晰地看到,这类发展路径一般只是在特大城市或区域中/心城市才能走通,打造这类商圈需要的城市和资源能级可不是随便一个城市就能办到的,因此也是前路艰辛啊。
不管怎么说,在老西儿这个在服装城呆了20多年,眼看他繁华兴起又眼看他衰落的人看来,双塔奥莱的落地不是那般令人兴奋与惊喜,而更多的是一名老将自我救赎的感受,颇有种“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悲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