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清晨5点的公交专线,串起四季青服装街人间百态_这份打拼亮闪闪火辣辣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黄伟芬 通讯员 王佳 吴震

杭州,早上5点45分,第一班1607路公交车从和谐嘉苑北苑出发,终点站是四季青。

在四季青公交站,乘坐这趟公交车的小哥哥小姐姐们会在这里下车,然后汇入人群,消散在偌大一条街的各个服装市场档口。

他们追梦的一天开始了。

更多的人来到这里淘金。来自全国各地的进货商、忙着上新的老板、光鲜亮丽的穿版模特、拖着老虎车的拉包工……一个个打拼梦想从这里启航。

去年9月,杭州公交集团升级了四季青板块的公交体系,有连接社区和街区的1607路,也有往来城站和四季青之间的1006路,串联起环北市场和四季青的专线也开了一年多。

为了更好地服务这个街区,公交公司专门建立了专线小灵通群,10月11日,又有九天环北到四季青、环北市场的定制公交要开通了。

专线开通一年多,这些公交车上发生着什么样的故事?四季青服装市场又有着怎样的四季轮回?

今天(10月10日),小时新闻记者再一次坐上了1006路公交车,走近了四季青。

】一圈又一圈,从陌生到熟悉

沈合群是1006路公交车的一名司机,线路开通之后就一直没有离开。

从城站到四季青,如果不堵车的话,包括上下客时间在内,大概需要十分钟。

就这样,一圈又一圈,一天又一天,6米长的公交车厢里,有来自天南地北的客商,带着对“女装一条街”的向往,把流行前沿的货物带到全国各地,带回家乡。

这么长时间下来,1006路不仅仅承载着往来匆匆的客商,也成了一部分人的通勤线。

时间久了,沈合群和很多乘客熟络了起来,有位绍兴姑娘,每天早上会乘坐7点20分那趟车,“7点10分的那趟她赶不上。”这个绍兴姑娘每天来往于绍兴杭州之间,她告诉沈合群,高铁加公交,每个月车费要上千块。

辗转在城市间追梦的人有不少,从萧山、良渚等地地铁换乘公交日复一复赶往四季青的人更是比比皆是,“有个戴眼镜的小伙子,平时都要10点多11点的样子才来,昨天很早就来坐车了,一问才知道他店里冬装上新了。”

在沈合群看来,每一个坐上他车的人,都是带着生活的热情,哪怕是那些偶尔来淘货的人。

他记得去年底,有一对住在老余杭羊锅村的母女,主动留杭过年,享受到一千元的留杭补助,两人趁着春节前市场大甩卖,用这笔钱给家人购置了一堆新衣服,“光是羽绒服就买了有五六件。”那张收获的脸庞,让沈合群想起来就乐呵。

热心的他,老听着乘客们谈论各个商场的货源,如今他已经能够像向导一样,为第一次来到四季青的人们提些小小的建议。“要是和小姐妹来可以去老杭派,下午没那么忙了会接待零售,意法那边东西要高档一些。如果说要想淘实惠的,要赶着换季的时候,都会降价处理掉。”

】一把力气,拼出全家的好生活

从1006路公交车下来,下着毛毛雨,和前一天相比天气已经凉快许多,但这里人们的热情丝毫没有被影响到。

门口进货、发货有条不紊。

许绪年和他的同伴,照例倚在老虎车上,等着熟悉或陌生的客人上门。

“现在生意一般,今天8点才来的。”从安徽六安来到杭州已经有三十多年,许绪年是这个市场的一份子。

因为老家田地不多,年轻时候他就来到了杭州,“我们家那边年轻人都出来打工了。”

没有特别的技能,他选择了靠力气的这一行,替人拉包。

最忙碌的时候,许绪年说凌晨三四点就赶到这里干活也是有的,“那时候忙,大巴车就停在路边,一车一车的货物往外运。”眼下,在许绪年看来,拉包这个行当迟早是会被替代的,“大件的包裹已经不多了,很多都是三五件直接快递走了。”

对于他们来说,最直观的判断就是眼前道路堵不堵,“生意最火爆的时候,外地的人和车一多,马路都挤得过不了,你看现在还是挺空啊。”可是即便这样,昨天一天净收入还是有两百块左右,他选择留下,等这条街真正不需要他们的时候或者干不动了再离开。

从三堡到五堡,如今租住在三里亭,许绪年说自己每天骑半小时电瓶车“像上班一样”在市场的门口驻守。

这么多年,四季青带给了许绪年什么?老家拔地而起的新楼房,一双子女的安稳长大,打理一家人生活的妻子体面的人情往来,父母家长里短还算出息的儿子。

】从零售到批发,如今已拥有设计团队和工厂

许绪年们在四季青通过汗水换取了一家人的好生活,还有的人在这里成就了梦想。

四季青服装一条街里,坐落着26个市场,约14000个摊位,陈利华就是其中一个摊位主。

43岁的陈利华已经在服装这个领域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

走进任何一个市场,冬天的气息已经很浓厚,崭新的冬装在穿版模特手中,十几秒钟就能换一套新的,吸引着前来淘货的人们。

陈利华位于意法服饰城三楼的店铺,没有热热闹闹的喊麦小哥哥,和隔壁店铺类似,有的是模特身上搭配好的时装。要不是店铺里穿版模特时不时换装,地面上一摞摞衣服显得有些杂乱,似乎这里和湖滨、银泰商场没什么差别。

陈利华说如今她做的是品牌,有自己的设计师团队和工厂,“我们都是自己打板,有生产线的。”

2003年,在河北石家庄从事了一段时间服装零售后,陈利华来到杭州。

“我是台州人,总归要回来的。”刚刚回到杭州的陈利华从零售开始了服装生意。

那时候她二十多岁,先是在龙翔服饰城租了个铺子卖衣服,“后来从零售到批发,刚来四季青的时候是做二批。”陈利华说所谓的二批就是从一手厂家那里进货然后再卖给各地的零售商。

年轻的时候太拼,嗓子都喊坏了,积累了一批客户和资源后,她琢磨起转型。

十年前,她从二批转做自己的品牌。

“现在的客户哪里都有,北边到黑龙江、内蒙古,南到云南、广西。”除了一开始起家的时候比较辛苦,如今在陈利华看来生意还是不错的,“我一直觉得品质很重要,我们也注重研发,每季都有新品,很多客户看看照片款式就下单了。”

陈利华告诉小时新闻记者,眼下是秋装和冬装交替的时候,“因为我的客户比较广嘛,北方已经开始上冬装,南方的还在进秋装。”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86货源网 » 清晨5点的公交专线,串起四季青服装街人间百态_这份打拼亮闪闪火辣辣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86货源网,快速找到合适货源市场与交流经验

86货源网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